煜星登陆_胭脂新村修了22年自行车的赵师傅走了

时间:2022-03-28 16:45 作者:www.visityj.com 分享到:

都市快报讯 前天,同事发了一条朋友圈——

春暖花开,骑行上班。

早上到办公室楼下胭脂巷修车摊,习惯性地喊:师傅,帮我修下脚踏板!邻居回道:别喊了,人都没了,修不了了!我一愣,啥叫人没了?

“人走了。”邻居说,也不知道啥原因。“年纪不大呢,才67岁。”

看到摊主儿子贴了张感谢邻居的告示,才晓得师傅姓赵。这个修车摊在胭脂巷该有十几年了吧?

上个月,我的另一辆自行车就是赵师傅整好的。两个轮胎全换,还把整车清洁了一遍。“车放这就行,肯定全部搞好,放心,明天来取。”话不多,技术精。

杭州城里修自行车的摊位已屈指可数了。昨晚夜骑,半路漏气,打个气都找了半天,最后还是双菱路上的捷安特专卖店帮了忙。

当时就想,好在我们楼下还有一家。

邻居说,赵师傅一走,这个摊位也该撤掉了。

好吧,拍两张照,留个纪录。人,事,物,都一样,就像风,一吹,就没了。

居民的自行车

想必都在赵师傅手里过了一遍吧

同事说的胭脂巷,就是天水巷,两边连着胭脂新村,大伙儿习惯称胭脂巷,小弄350米,东连中河北路,西连中山北路,小巷里满是小店,一家挨着一家。

靠东头的弄堂口,有个修车摊,旁边高高梧桐树上,系着一个长方形挂钟,昨天上午9点多,钟表还是一针一针走着。

钟表旁,三四张竹藤椅,胭脂新村的老人们,习惯在这里喝茶、聊天,阳光照在身上,或许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

只是,聊天的老人们中,少了一个“大嗓门”,修车摊赵师傅2月23日那晚走了。发现的时候,他坐在自家桌前,桌上一杯没喝完的酒。

不是看到赵师傅儿子贴的告示,同事或许还不知道,修车师傅姓赵。

同事说,每天骑车经过胭脂巷,自然要和赵师傅打照面。一个月前,他特意叫了辆货车,把自己的一辆Trek自行车拉到赵师傅摊位换轮胎。赵师傅很爽快,两个胎,两百块。

再后来就是前天,另一辆自行车脚踏板坏了,来到摊位才得知,赵师傅走了。

“整个上午,我整个人心情都不好,坐在沙发上,有些恍惚。”同事说,他在单位20多年,楼下赵师傅的摊位,已然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尽管平时交集不多。

同事说,师傅走了,之后呢,这一带,再也找不到像赵师傅这样,20多年干一件事,现在还会有谁像他这样,守着这幺小的摊子专门修自行车呢,想必小区居民的自行车,都会从他手里过一遍吧。

居民需要他

他生活轨迹就在修车摊位

赵师傅摊位前,是胭脂新村社区办事大厅。2005年开始,魏大姐就在那里上班,“赵师傅人很仗义,豪爽,不只是居民,当年社区同事的自行车,赵师傅全都修过,对他太熟悉了。”

魏大姐在社区负责帮扶工作,当时赵师傅家条件不算很好,她经常和赵师傅接触。

“我们社区有爱心平台,可赵师傅从来不主动找我们,我印象中,这么多年了,他都是自食其力。”

魏大姐说,社区工作人员女孩子多,需要干体力活了,大家都会走出门口,喊一声:“赵师傅,来帮帮忙。”

“他不仅能修车,我们很多事情他都要来帮忙。”魏大姐说,年前社区有个小姑娘,找他修自行车,赵师傅不肯收钱,对小姑娘说,没事没事,我把你当女儿一样看的。

“很多老人修车也不收钱,我们修车也不收钱,但总是都要给的,他需要这些钱来生活。”

魏大姐每天上班都要经过赵师傅摊位,每次看到她,赵师傅喉咙总是梆梆响,喊她小魏。“他帮的忙太多了,有时社区和居民的沟通工作,也找他来协调。”

2016年前后,社区建了一个服务点,让赵师傅把摊位搬进去,“免费给他用的,他有这个需要,居民也需要他”。

得知赵师傅走了,魏大姐很难过,说赵师傅辛苦了一辈子,没怎么享受过生活。“他生活的轨迹,就在这么点地方,从早到晚,从来没休息过,如果他不出摊,我们肯定会觉得奇怪。”

赵师傅走的那天,社区特意送了花圈。

“一般是给企业退休人员送花圈,赵师傅这辈子太辛苦了,人太好了,我们社区很多同事,还自发去送他一程。”

隔壁五金建材店老板娘

跪着送他最后一程

赵师傅摊位边,有个五金建材店,老板娘是台州人,在这里开店10多年。

赵师傅走的那天,老板娘特意赶到殡仪馆,给赵师傅上香,跪在地上磕头,哭得稀里哗啦。

社区服务点虽然小,但社区很多年纪大的居民都乐意来这里,晒晒太阳聊聊天,赵师傅除了修车,每天还免费烧开水,多的时候一天要烧20多瓶,还经常从家里拿茶叶,泡茶给大家喝。

老板娘说,我一出店门口就能看到赵师傅,有时他在修车,有时跟老人们聊天、泡茶给老人喝。“谁能做得到啊,这么多年,每天烧水,还从家里拿茶叶。”

因为做五金建材生意,老板娘老公经常要送货,有时客人来买货,五金建材太重,全靠赵师傅帮忙。

“我们外地人来这边做生意,每次叫他,他总是点头答应,即便在忙,一空下来就赶来帮忙,他对待所有人都一样,豪爽得很。”

老板娘家有只小狗,养了8年,每天早上,小狗都会跑到赵师傅摊位前,等赵师傅喂它火腿肠。

“10多年下来了,大家太熟悉了,真的跟好朋友一样,所以我要去送他一程,跪下来磕头也应该,他就像老哥哥一样帮我。”

五金建材店旁是吴记小吃,两夫妻是丽水人,在小巷开店也有10多年。“我们和他不算熟吧,但这么多年了,也知道他人好,爽气。”

走的时候太突然

他这一辈子肯吃苦

陈大伯比赵师傅大两岁,两人当了45年邻居。

陈大伯说,赵师傅年轻时,去过黑龙江大兴安岭,当了伐木工人,就像现在热播的《人世间》里的那个年代,条件苦,赵师傅一干就是13年。1983年,赵师傅回到杭州,住在胭脂新村。

当时胭脂新村的房子,都是两层的矮房,青砖,屋顶上盖着老瓦片,屋子里面是红漆木板。1995年,这一块拆迁,三年后大家又搬了回来。

“他回来后,也找过一些工作,但户口一时没落下来,回来后开过玻璃店,但后来没做了,在胭脂新村物业工作,也方便照顾孩子嘛,但工资不多。”

1998年前后,赵师傅在这里摆修车摊,几乎是邻居们东拼西凑想办法支起来的。

修车摊其实就是一辆四轮车,是陈大伯帮忙弄过来的,还给他在车架上放了块牌子,上面写着“修车”,陈大伯给赵师傅弄来工具箱,工具是四五个邻居从家里拿来的。

“他这人肯吃苦的,之前还有媒体报道过,他没学过修车,看了几天别人修车,自己就慢慢琢磨会了。”

“修车点弄好了,但他没钱进零配件,我帮他介绍,让他在摊位前卖自行车,后来他就做了这么多年。”陈大伯说。

22日,赵师傅走的前一天,赵师傅说腰有些疼,没有出摊。

“他搬了一张木床吧,也是拆下来给我们居民烧水的,后来他说腰疼,我们谁也没在意,没想过会出事。”

23日下午,赵师傅还给陈大伯打电话,说腰疼得不行,陈大伯还让人送去膏药,但电话没人接。“他平时精神头蛮好的,谁也没想到,走得这么突然,直到第二天早上,我才听说他走了。”

一生几起几落

走后才知道和邻居相处这么好

赵师傅走后,儿子小赵在服务点贴了个告示。“一是送送我爸爸,二是请街坊邻居吃个饭,感谢大家这么多年对爸爸的关照。”

那天吃饭有四五桌,邻居们能来的都来了。

“都是我爸爸的同辈,其实我只认识三四位,比如陈大伯,跟我爸爸关系很好,但一看这么多人来送我爸爸,我才真正知道,他生前和大家相处得这么好。”

赵师傅开始摆摊时,小赵刚上小学。

“那时爸爸一个人管我,有时他出摊了,我一个人在家无聊,就按电视里的电话号码打过去,点歌或游戏,一个月花了上百块钱,被爸爸一顿打,作业没做好,也会挨打,爸爸话不多,比较直爽。”

后来小赵慢慢长大,父子俩处得就像哥们一样。“他在黑龙江工作那么多年,养成了那种豪爽的习惯吧。”

听赵师傅很多朋友说,他这一生几起几落,做过玻璃生意,上世纪90年代很多女孩出嫁,尤其胭脂新村一带,女孩子梳妆台的玻璃都是从他店里买的,杭州一些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也都是他装上去的。

之后赵师傅做过家具生意,也在物业干过,然后就是在胭脂巷修自行车,22年。

“爸爸很乐观的,他在摊位上帮别人的小事,从来不会回家跟我讲,所以我知道得很少,那天爸爸摊位旁边开五金店的阿姨在他照片前一跪,我被感动到了。”

小赵说,爸爸走的那天,他去办相关手续,开车回家路上,狠狠扇了自己几巴掌。

小赵说,他以为爸爸精神头很好,没想到走得这么突然,直到现在还不太相信爸爸已经永远离开了,总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版权所有:http://zbxiangdo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成功案例success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