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招商_2019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一起来吸氧!

时间:2021-10-02 11:45 作者:www.zbxiangdong.com 分享到:



北京时间 10 月 7 日 17 时 30 分(瑞典当地时间 11 时 30 分),2019 年诺奖大幕拉开。首先公布的是生理学或医学奖,今年得主是哈佛医学院 Dana-Farber 癌症研究所的 William G. Kaelin Jr、英国牛津大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 Sir Peter J. Ratcliffe 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 Gregg L. Semenza。他们的获奖原因是:在细胞感知、适应氧气的变化机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how cells sense and adapt to oxygen availability)。三人曾在 2016 年共同获得拉斯克奖。




由此上溯至 1895 年 11 月 27 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签下本人的第三份也是最后一份遗嘱。根据他的遗愿,诺贝尔奖的设立是为了表彰那些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For the greatest benefit to humankind)。


具体到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希望奖励那些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的人(who shall have made the most important discovery within the domain of physiology or medicine)。该奖得主由卡罗林斯卡学院(The Nobel Assembly at Karolinska Institutet)甄选。


1. 得奖热门很多,仍需耐心等待

村上春树的万年陪跑自不必说,自然科学领域也有很多重量级的研究者每年都在等待诺奖。


总体来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比较偏重生理学,通常而言也悬念最小,得奖者几乎都提前获得了其他国际大奖。比如拉斯克奖(Lasker Award)就有诺奖风向标之称,很多诺奖得主都是先获得拉斯克奖再得到诺奖。下面我们就来盘点几个得奖大热门。


免疫学领域进入轮候

尽管呼声一直很高,但 9 月份刚刚得到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的库珀(Max D. Cooper)和米勒(Jacques Miller)今年轮空。由于免疫领域去年已经获奖,诺奖一般不会连续两年关注同一领域,这次非常可惜。


另外,库珀已经 86 岁高龄,而米勒更是 88 岁高龄。历史上,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的年龄纪录是 87 岁。


CRISPR 必有一奖

最近几年,诺奖夺魁呼声最高的,大概就是 CRISPR 技术了。无论专利纠纷的官司如何判决,CRISPR 最早的报道都毫无争议。2012 年 6 月 28 日《Science》论文的共同作者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Jennifer Doudna 和当时在瑞典默奥大学工作的 Emmanuelle Charpentier


Jennifer Doudna


Emmanuelle Charpentier


2014 年,两位女科学分享了科学突破奖,此后有关 CRISPR 的所有重要奖项,都有两人的名字。两位科学家还很年轻,预计得诺奖只是时间问题。


嗅觉通路值一个诺奖

2004 年,美国的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 Buck)因「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而分享诺奖。所以,很多人认为对听觉系统的研究也应该获得诺奖。


Christine Petit 发现了跟听觉和内耳发育有关的 20 多个基因,并且阐明了因基因变异导致听力缺陷的机制;A. James Hudspeth 揭示了声音带来的基底膜震动如何通过耳蜗中毛细胞的静纤毛束与离子通道的连接而产生电信号,在这个过程中,微弱的声音也被放大;Robert Fettiplace 发现毛细胞对特定频率范围的振动敏感,这反映出听力细胞内在的电性质,而后者是由离子通道的密度和动力特性所决定。


三人在去年分享了两年一届的卡弗里神经科学奖(The Kavli Prize)。

A. James Hudspeth(左),Robert Fettiplace(中)和Christine Petit(右)


肠道菌落能否修成正果

人类肠道微生物组领域的开创者 Jeffrey I. Gordon 在验证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与人类生理、代谢及营养关系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是学界公认的诺奖得主大热门。

Gordon 对肠道菌群的系统研究,开始于 1996 年一篇发表于《Science》上的论文。他最著名的研究之一,就是证明了在同样饮食条件下,小鼠移植来自肥胖小鼠的肠道细菌后,比瘦小的老鼠更容易获取脂肪。


他低调而务实的工作,帮助人们了解了消化道内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开创性地将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从敌对转移到共生上,揭示了人体肠道共生微生物,与人类生理机能、代谢及营养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肠道共生微生物对肥胖、发育以及营养不良等方面的影响。使人类对生活在体内的微生物有了全新认识。


2.评奖权威,当然举世认可

近两甲子来,诺奖之所以受到学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就是因为评奖权威,公信力高。以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最近几年的得奖者都可圈可点。


「2015 年」从中药里获得灵感的诺贝尔奖

屠呦呦


近三十年里,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屠呦呦发现的抗疟神药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上亿人。前人之述备矣,不必小编多言。去年 1 月 5 日,屠呦呦团队报道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对于绝症红斑狼疮有奇佳效果。目前该药物已进入二期临床。


除了表彰革命性药物的发现外,生理学或医学奖更偏重基础研究,也就是那些发现新靶点和新通路的科学家。


「2018 年」两个单抗药物背后的诺贝尔奖

詹姆斯·艾利森(左)和本庶佑(右)

获奖者: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

获奖原因: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


艾利森在上世纪 80 年代发现 CTLA-4 蛋白能够抑制免疫系统 T 细胞的反应,并进一步阐释了阻断机制。该研究最终孕育出 2011 年上市的抗转移性黑色素瘤药物 ipilimumab(商标名为 Yervoy,依匹单抗)。

无独有偶,本庶佑在 1992 年发现 T 细胞蛋白 PD-1 为活化 T 淋巴细胞上的诱导型基因,从而开启了 PD-1 疗法的大门。2014 年,治疗小细胞肺癌(不包括敏感基因突变患者)的单抗药物 Opdivo 获批。去年,我国食药监局正式批准 Opdivo 在我国上市,中文名欧狄沃,简称 O 药。


此外,生理学或医学奖也常常对那些让人类更加了解自己的研究做出嘉奖。


「2017 年」从基因层面理解生物钟

左起依次为: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杰弗理·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三人曾获得 2013 年第十届邵逸夫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获奖者: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


获奖原因: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1984 年,三位获奖者成功地分离出周期基因。霍尔和罗斯巴什发现基因控制的 PER 蛋白,并猜想其具有一种抑制反馈回路。杨发现了与昼夜规律有关的第二条基因 timeless,该基因编码的 TIM 蛋白正是反馈回路中的关键一员。杨再接再厉地又发现了另一种基因 doubletime,能够编码 DBT 蛋白,延迟 PER 蛋白的聚集。至此,生物钟的关键机制被解释清楚。


一边等待,一边做梦

在今天颁出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从 8 日到 11 日将顺次颁发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两个)和和平奖。周六周日休息两天,14 日再颁发经济学奖。让我们拭目以待!




互动话题:诺奖梦

 虽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把手头研究工作视为己出的学霸们,是不是也盼望着有一天能得个奖什么的?我已经开始飘了~咱不妨把梦做大点,如果你的科研成果获得诺奖,你将会发表怎样的获奖感言呢?

 

反正做梦不要钱,今天大家一起来做梦吧!

赶快留言分享“你的获奖感言”,就有机会领取默克为你准备的科研加油福利一份!











版权所有:http://zbxiangdo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成功案例success case